【含剧透】 把思维逆转过来?那还不如做个逆子! 简评:慢热终于来了一级强心剂了 体验角色:玛格丽特 评分:9/10 感觉出来以后脑子快要生锈了… 写在前面:从年初就听到的要发的独家…说实话,随着慢热去年一次又一次让人失望以后,加上所谓的“推理不打独”的坊间传闻,一次又一次望而生畏。直到上次初恋测本14h结束听说隔壁雪夜城还在大战的时候,突然产生了兴趣… 压了时间没有放盘的DLC版本,游戏时长11.5h。很少遇到让我保持这么高强度高密度盘本几乎不休息的本了… 高强度做题+案件的设定类推理本,正常来说游戏时长应该是要在12+的…还原仅作添头使用 ✅长线逻辑的案件设计 没有破冰,上来就是硬菜。(如果前期的选饮料仪式和小剧场也算的话…)围绕着日记的案件记录就是高强度而密集的凶案设计。围绕着“雪夜城”的多个雪地密室,红鲱鱼,建筑诡计以及逻辑链席卷而来。 全篇共计四个案件“高塔顶的解体之夜”“雪地上的残忍追踪者(上)(下)”“雪夜下逝去的隐秘” 而从一开始的塔顶就已经能感受到案件的强度,每一条线索都把路封得死死的。堆叠起来的案件设定理解起来也并不容易。而整个案件的逻辑链条,是用各式各样的小诡计有机地拼接起来。每一个小点都不难,但是整体连起来以后很难找到线头 而雪地密室中的第三案,可以说是陷阱满满。虽然各种理想条件已经很想吐槽,但是也并没有实现难度降维。从一开始就是满满的陷阱,在各种尝试找不到线头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早已经被红鲱鱼屏蔽。小小骄傲一下我从一开始就已经发现了谜题的突破口,只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向车友妥协绕了弯路… 相对来说,最后一案反而显得有点荒谬。质量上可能也是这几个案件里比较潦草的一个。有点子无语到… ⭕️草灰蛇线的还原模式 故事还原应该算是这里面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了。围绕着某位“渣男”的家族狗血伦理剧只能算是给脑部来个放松按摩了。而反转后依然保持炸裂的设计。 但其实埋伏在故事还原内里的草灰蛇线,才是后面核诡的关键…这个后面再聊 ✅极难理解的核诡设计 说实话,在经历了前面8-9个小时的案件设计反转后,进入核诡的时候,挺难受的…本身关于核诡的内容,设计到时空理论的东西,也有人说有某部电影的影子,提前看过便于理解设定,但其实一条核心设定引申衍生出来的各种现象本身就极其难以理解,稍不留意就会踩进坑里。而为了核诡服务,用看似华丽的词藻写出了一个简单的“人机”设定。而设计的时空悖论,“死者”如何在规则的影响下杀死还活着的“生者”,也是核诡中最难的谜题。谋杀循环的背后,所有的线索中已经分布了每一个破局点。面对每一个不可能的解答想着用“一句话”解决一切还是我太过天真。 但有一说一,对于核诡部分可以适当放盘,而DLC部分说实话我觉得还是带体验的形式比较合适。毕竟本身核心设定理解成本和难度就已经很高,加上关于所谓“理论”上的内容,光是理解怎么用已经很困难了,再深究实际应用,说实话我觉得会因为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带来无穷无尽的杠点…当然这可能也和设定本身理解起来用起来也抽象有关。。。 ————碎碎念时间————— 体验完下来,感觉像是集大成之作。每一个诡计都没有新意,但是各种诡计的应用确实构建了一个摸不着的巨大谜面。案件以现在剧本形式比较受欢迎的“动线”形式(俗称躲猫猫),加上一个大核诡,对之前的所有的故事案件进行反转和收束,确实可以说是拍案叫绝了 只不过由于游戏时长和难度强度,注定了这个剧本的受众只能是一群能坐得住屁股的玩家…想放松体验千万别来受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