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华丽的炫技,没有宏大空洞的口号,是只看剧作本身就足够动人的故事、是从一句句台词中流淌出的情感力量。不过是第二次看九人的作品,就已经能鲜明感受到,这就是九人给大家的一如既往的安心与妥帖。 顾静薇与瞿健雄的相遇,是两种生命经验的碰撞。前者是留洋归来的“旧派”学者,以圆融周旋于男性主导的科研体系;后者是锋芒毕露的“新派”天才,执着于打破学科边界的理论探索。她们经历了冲突与和解,在时代的褶皱中剖开一个切口,让我们得以看见站在这里的她们,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她们用一年共处的时光,完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启蒙,顾静薇教会瞿健雄如何在逼仄中保持韧性,瞿健雄则用锋芒刺破顾静薇的妥协外壳,她们在对方眼中照见了自己——那些独自咽下的冷眼、无人理解的坚持,终于有了回响之地。 她们相遇相识、相知又分别,故事想说的只有如此吗?我想不是。 《春逝》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将个体的微光编织成代际的星河,剧中关于“时间相对论”的意象表达,或许才是剧作者想要表达的最大野心。 “几十年对宇宙不过一瞬,但对人已是半生。”这条“相对论”,可以是一种乐观的宽慰,又或许会变成一份未知的消磨,而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会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宣誓着叙事的主权,是顾静薇祖母创办女校的往事、瞿健雄师门承袭居里夫人的精神谱系,成就了此刻“在场”的她们,也正是她们甘愿用一年、十年、甚至一生的坚守,在男性书写的科学史边缘凿出一道道裂缝,才让后来者的光得以渗入,不断续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 这次外场布置的妇女节特别活动展也让我感动。展板上一个个坚守阵地的她们、开疆扩土的她们,和一个个站在此地、为之触动的我们,一定连成了一片属于我们的温暖宇宙。一直流连到剧场清场前,我想在留言板上留下些痕迹,工作人员过来笑说:“提些意见是吧”我看着满墙充满力量的话语,像是和未曾见面的朋友达成共识:我们没有那么多高谈阔论的意见,我们有的只是并肩向前的默契。 谢谢九人。如此度过的一天,让我能够去相信,在循环往复的春逝夏至中,科学终会迭代、戏剧也会落幕,而女性之间传递火炬的手,会永远指向未来。我愿用我漫长而渺小的一生,努力拼凑宇宙中的每一个闪亮瞬间,和同行者们一起,编织一部女性命运共同体的浩瀚史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