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无论他怎么改,大家还是会说他不讲人话。你知道吗,上次我还看见有人让他进修小学语文。” ——题记《底层逻辑·小剧场》 🏷️剧本类型|扑克诡计、密室、核诡做题 🧸剧本人数|6人 ⌚剧本时长|12小时 🍞体验角色|B 🎉综合评分|⭐⭐⭐⭐✨ 🥞体验地点| @梧桐探案馆 💝推荐玩家|喜欢《坠入》的玩家 🎃劝退玩家|故事还原玩家、情感沉浸玩家 一、剧本前言 🍀本作取名叫《底层逻辑》,听上去确实不像是一个剧本名字,听着像是一本大学课程(汗颜)。作者是极限推理的林希,林希的代表作是“未有来时”系列三部曲。三部曲主打三个方向,也算是全能型选手。除了《杀意循环》受到的质疑声比较大,剩下两个本还是夸的比骂得多。本作是林希第一次独立创作剧本,且诡计模组比较偏向坠入那一套数理诡计,属于作者的创作舒适区。额外插一句,我每个月都能在千岛刷到不同的帖子,但帖子内容却出奇地一致,都是“未有来时作者当务之急是学好小学语文”,也是挺难绷的 二、剧本优点 ❤️1、创新十足的剧本架构 本作属于0故事还原的数理诡计本,完全不需要分享还原故事,那这个剧本流程要怎么设计才不会显得很生硬呢?这一方面上,本作其实写得颇为真诚,案件盘完了就进入小剧场,小剧场里更是各种吐槽自己。吐槽内容也不是那种走个流程,而是实在的内容,可见作者的确是有“高强度冲浪”,对自己有着无比清晰的认识。好在这次的架构设计算是扬长避短,在不需要大量铺故事的情况下,文笔扣的分已经越来越少了,至少小剧场里面作者的文笔很不错,只有在案件本给设定时才有明显的“中译英译中”语感。本作也是没有任何割裂感,《坠入》还会让人疑惑无限流为啥要套个日式故事,但本作围绕“打牌”,那故事发生在“扑克王国”就毫无违和感了。 ❤️2、超级好玩的牌局推演 本作最为精彩的,毫无疑问就是这个“打牌环节”。规则介绍完之后,大家都觉得这太难了,AI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但先选牌,还后出牌,什么好事都让你占完了,气抖冷。当时大家也没想到,刚进入游戏的破冰环节其实是本作的精彩核诡之一。AI的设定极为精简,就是一条设定,一行就能写完,但该环节玩家如何战胜AI逆风翻盘,需要进行超长的博弈与推演。从“拿牌”到“打牌”全都是博弈,每个地方都卡得刚刚好,堪称完美的设计。并且这个地方终于没有恶意红鲱鱼了,打赢一次牌就结束,当时我真的十分害怕后续还要回来重盘一次(《杀意循环》带来的阴影实在太大),好在这里无需重盘。真的,打牌太好玩了。 ❤️3、质量过关的动线密室 本作的案件,作者自己在小剧场已经吐槽完了。什么“这不就是《未有来时》的流光回廊?”诶,我也正想这么说。咳咳,虽然房子长得差不多,但是诡计还是很有区别的。个人最喜欢的案件是“方圆转换案”,在设定很简单的基础上做出了很扎实耐盘的案件,需要玩家不断进行试错。并且解答看似是动线,但实际掺杂了很多小诡计,体感十分优秀。其次是“修复回弹案”,简直梦回《安美纳斯》的推箱子环节,怎么推箱子制造密室,属于灵光一现的手法密室,很巧妙。“复制死物案”我不是很喜欢数独就不评价了,车友还挺喜欢的。“分身传送案”则是上面两个案子的折中,一半手法一半动线。总体而言,本作没有那种让人很下头的案件,案件质量差不多和《杀意循环》持平。 三、剧本缺点 🖤1、一如既往的糟糕文笔 本作没有任何故事,全程做题和诡计。在这样的前提下,本作的文笔依然是在拖后腿。好的文笔不是说要有多少华丽的词汇和句式。好的文笔其实很简单,就是能把你想表达的东西清晰地告知读者。简而言之,你得让读者看懂你在写什么。在这一点上,本作相比《坠入》可以说是毫无改进,发挥异常稳定。整个剧本圈只有林希有这种“中译英译中”的独特文笔,如果不靠DM,根本看不懂在写啥。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本作“修复案”,其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案发前后足迹没有任何变化,结果写出了一句“定主状谓补定宾”全齐的超长句。文笔不好是个致命缺点,《目视你直至死去》就因为文笔太烂没打赢复活赛,文字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学素养。 🖤2、意义不明的数独密码 本作有“四起密室案+四起凶器丢失案”,那不就是八个案子吗?八个案子,这个时长真的能放得下?不过实际并没有那么多的案子。首先,最后的密室案和凶器案是同一个案子,所以满打满算也就七个案子。并且,四起密室案都不需要考虑四大设定,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本格,不需要理解太多东西。凶器消失案中,“数独密码大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感觉不是很有趣。后期回扣也不需要管这个,就是纯纯凑时长的东西。介于本作时长已经不短,还要硬塞一个凑时长的东西感觉不是很明智。可能作者架构上准备写一个4+4的结构,结果发现里面3+3就已经足够了,可扑克牌有四个花色,所以硬凑了一个出来🤣个人觉得没必要,就跟《死亡回响》里的密室一样,属于完全删掉也不影响的内容,在剧本体量已经很大的前提下,会做减法比会做加法更难能可贵。 🖤3、逻辑崩坏的推理链条 本作的核心推理链中,有一处致命的漏洞。玩家不得不接受这个漏洞,否则剧本会直接逻辑崩盘,无法进行下去。举个简单的例子,第一重解答中,“明天一定会下雨”这句话是真话,那么事实情况就是明天会下雨。第二重解答,“明天‘一定’会下雨”这句话是谎言,那么事实情况应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明天‘不一定’会下雨”。但是作者的理解是什么?“明天一定不会下雨”。在我看来,第一重解答和第二重解答是完全矛盾的,你如果认可一解你就不能认可二解。“一定下雨”的反面是“不一定下雨”,而不是“一定不下雨”。这个地方问题不是很大,反正本里这句话写得也不是人话,只需要dm口补强设定就行。我比较在意这个点是因为我很在意剧本的“对称性”,剧本的解答如果是对称的会很美,比如《十字馆》,但本作的反转环节相当于有点小疏漏。 四、结尾总结 🥳总的来说,《底层逻辑》是一个0故事还原、高强度数理诡计本。其案件质量稳定且类型丰富多样,既有稳扎稳打的动线密室,又有灵光一现的手法密室,也有二者的结合。其核心环节“打牌”属于仅此一家的绝妙设计,任何其他本都体验不到。至于大后期的核诡也十分新颖,终于不再是“拼好尸”诡计了,与扑克牌的结合也无比紧密,某种意义上也“登神诡计”。推荐给喜欢《坠入》的玩家体验! 💘最后,引用本作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希望各位在将来的人生中,步步向前,不被过去所拘束。赢下游戏,坐上属于你们自己人生中的王位。” ps.《底层逻辑》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诡计已然穷尽的时代——诡计终末时代,无数的推理作者自此放弃创作推理,而这之后的故事,将由极限推理的重磅独家作品《终末诡计狂想》接上。换句话说,本作《底层逻辑》其实是在为《终末诡计狂想》做序😋(听上去比玛丽苏给《虚无之家》做序靠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