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祎
今天05:17
评分

一种淡漠的愁绪萦绕着。 他从一开始的众心捧月,到最后的孑然一身。 是那个时代的世事无常,也是这些人的咎由自取。 —————————— 《宝玉》处于了一种很尴尬的位置,如果看过《红楼梦》再看这部剧会痛骂,剧情很碎,碎得感觉是点唱机音乐剧,为了把这些歌串联起来,而套入了《红楼梦》的故事。但是剧中又削减了很多很多名场面的呈现,和这部剧的名字一样,整部剧全程围绕“宝玉”塑造,更像是把原著的上帝视角,换成了第一视角进行呈现。没看过原著的人(比如我),也会理不清剧情的关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太碎太片段化。有观剧门槛,但是真正的原著党却又不喜欢。所以这部剧真的喜欢的人,可能是更多看重“音乐剧”呈现形式和剧情以外的其他方面。 不想多说这部剧的剧情,本来在两个小时左右就根本不奢求能讲清楚什么东西。所以把视角聚焦到“宝玉”一个人身上仿佛是最佳办法。而剧本内容或许也不能说是《红楼梦》,只能被认为是同人小说,了却编剧自己的情感,所以这些片段式、短视频式的剧情也难以评价了。 除去剧情和部分歌词,其他的一切我都非常喜欢。作曲老师也是《梦微之》的作曲,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结合,丝竹管弦,琴瑟奏鸣。没有西方乐器编制的强硬节奏,有的只是娓娓道来,余音袅袅。但是比较灾难的是部分歌词,一般是一首歌曲的后半段。在各种引经据典古诗词、成语典故和华丽词藻堆砌结束后,白话收底结尾十分高开低走,让人甚是惋惜。 舞美华丽但是质感质朴古典,在仅有的色彩搭配中,呈现、覆盖、隐喻。含情脉脉的绸缎与锦帛,包裹着那一隅红色圈定的方寸之地和那一个把所有人囚于此的“大观园”。围坐的纤长罩灯,起起伏伏、浅浅深深悬于天,悠悠地把叹息唾于地上,或是幽幽地绽开胭脂色的殇,映着这地、这园、这剧院里的一切。那皑皑刺眼的圆凳之树,却在顷刻之间崩塌,换来的只有斜倚于地的枯枝和几缕傲首的海棠。月牙状的乐池,沁了水,成了池。池中有并列的雾机,鼓一股气,散落在这池中,颗粒拥入池的怀,荡开那清澄的波。 高杨的痴纯傻莽和陈恬的怯默涩妒把双玉的“韵”鲜活了。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这两位的演绎,让角色跃然眼前。只不过🐏的问题是上半场漏歌词多,有些影响听感。其他演员也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都瑕不掩瑜。 —————————— 她妒他的艳 他执手同她书,她愿这刻永恒…… 他盼她的应 她却零落散去,留他孑然一身……

一种淡漠的愁绪萦绕着。

他从一开始的众心捧月,到最后的孑然
一种淡漠的愁绪萦绕着。

他从一开始的众心捧月,到最后的孑然
一种淡漠的愁绪萦绕着。

他从一开始的众心捧月,到最后的孑然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