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莱伊
昨天14:37

二刷了夜曲,两次都是一些演员的首演场,感觉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错的,这个剧主要就是在人物塑造上面蛮令人惊喜的。 以下部分包含剧透—— 舞美:布景好看的,很还原二战时期的风格,同时三架钢琴的安排很喜欢,演员实弹会更有沉浸感,结尾战斗力轰炸的特效特别好,坐着椅子都能感觉到震动,很有战争的代入感。 座位:起坡还不错,凡尘区前排看戏还是爽的,下次有机会坐一排感受一下。整体来说教堂戏份比监狱戏份要少,所以低价位的座位优先选靠近监狱的。 角色: Hans:汉斯这个角色我还是很喜欢的,残暴的德国军官,但内核非常自卑,他嫉妒少年时期能在音乐学院上课的学生,自卑于自己只能给学生擦皮鞋换取琴房的使用权,在他那一大段高光独白的部分里他多次提到鞋,音乐学院里老师脚上擦的锃亮的皮鞋,他脚上洗得发白的布鞋,提交乐谱后以为自己能够学琴所以花掉积蓄买的皮鞋,打算扔进垃圾桶里的布鞋,成为军官后他脚上锃亮的军靴,和犹太老师脚上洗的发白的布鞋——鞋就是他内心自卑和外部世界在他心里的投射。汉斯这个角色是经典的因为出身低微不受人重视所以心态失衡,发达之后用极度的狠来掩盖自己曾经的自卑的那种人,所以我觉得虽然他和Andrew关系好,但其实他嫉妒Andrew良好的出身,可以把钢琴当做一个爱好来玩一玩,又嫉妒艾琳娜从父亲和爷爷那里继承来的天赋,希望莱茵家族的传人能公开演奏他的音乐初心——《夜曲》。所以他身上对于音乐的执念和对于自己的自卑才会导致他最后的结局:明明杀人不眨眼,但却能够被一份乐谱威胁,因为他的成长经历这个逻辑才能够是通顺的。 Andrew:安德鲁这个角色是我觉得剧里面第二复杂的角色,他有一些因为良好出身没受过任何苦所带来的近乎幼稚的天真,坚信生命是平等的,他一边要救被德国人迫害的莱茵一家,一边又要救身为迫害者的汉斯,他谁都不想放弃最后谁也没能救下来,哪怕是结局部分他想要阻止亚当杀人来救下一整个教堂的纳粹军官,但是救下来以后这些纳粹军官又会屠杀完集中营里的人再离开波兰,这些无辜的人怎么救安德鲁却又没想好。这个角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战争又很难容下这种理想主义者,所以最后安德鲁会怎么样其实也是一个留白,留给演员老师自行发挥了,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经历可能会有不同的解法,我觉得是一个很值得盘的点。 莱茵一家: 莱茵一家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家人,他们其实已经不算波兰最底层的家庭,毕竟爷爷曾经是非常厉害的钢琴演奏家,但是面对侵略依然毫无反抗的能力。爷爷是经典的大家长,严肃,古板,但会悄悄修复自己摔坏的孙子的建筑模型,并且愿意为了孩子们放弃自己的一切,不论是生命还是自己所坚持的理想和人格。 姐姐艾琳娜很亮眼,她从一开场汉斯来到家里就敢拿起刀多次试图杀了他,我当时都看懵了这么勇的吗姐姐,杀了汉斯她百分之百跑不掉,但是后面讲到她的父亲被汉斯杀掉了,那她对于德国军人的恨意就可以理解了,这段铺垫也为她最后抱着必死的心和汉斯同归于尽做了很好的铺垫,姐姐是最勇敢的姐姐。 亚当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不想听从家里的安排去做钢琴演奏家,而是想当建筑师,这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其实代表了一些新生的希望。但是弟弟这个角色在人物设计上感觉是唯一有些问题的,按照人设他已经马上18岁了,况且还是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按照常理他至少应该懂点事了。结果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进了监狱以后爷爷拼了命去找汉斯换他出去,结果他因为听到了爷爷的声音,在安德鲁多次强调“再不跑就来不及了”的情况下,始终拒绝离开,甚至想要在监狱大喊爷爷,每一步都在拖后腿和考验观众的血压,不仅剧情节奏被拖慢了,而且这个角色也变得有些招人烦了,感觉亚当的人物设计还需要再磨一磨。原本在姐姐死后,亚当一夜之间长大,回到家中摆好了凌乱的家具,回忆起曾经和爷爷姐姐一同生活的日子,于是下定了决心,做出了决定,选择和教堂中的德国军官们同归于尽,这个逻辑是非常合理的,对于亚当的成长线也是合理的,但是可能是出于时长考虑吧,这段剧情在我二刷的时候被全部删掉了,在我看来这段剧情不论是从商业化的泪点刀点角度来看还是从角色本身的成长线上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段被删掉真的非常遗憾,出来sd的时候也听到不少人在说这段剧情怎么没有了,感觉并不是一个正向的改动,如果要调整亚当这个角色的话其实感觉可以更多从前半部分的剧情入手去压时间,调整一下亚当熊孩子拖后腿的问题,而这段回忆剧情作为他的高光点进行保留,感觉会更合适一点。 最后夸夸石钰铎老师,两次夜曲都是石头老师的场,感觉进步非常的大,很多之前的小细节都有了提升和优化,真的特别特别好的一个老师!

二刷了夜曲,两次都是一些演员的首演场,感觉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
二刷了夜曲,两次都是一些演员的首演场,感觉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
二刷了夜曲,两次都是一些演员的首演场,感觉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