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so【互赞版】
03-03
评分
店铺:
@庄周梦蝶探案馆
角色: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 ✍🏻写在前面: 店家用心,整车熟人,都是很有经验的情感玩家,SO玩得很开心,并没有坐牢。 以下测评仅针对剧本。当然,千人千本,如果你很喜欢《牧神》,建议马上关掉,可能会引起不适。 ❓关于为啥要打: 打完《水仙》后,我原本并不打算继续玩《牧神午后》的。 因为《水仙》的立意——爱人先爱己,对我来说略显幼稚,毕竟我早已过了自我怀疑的年纪,足够自爱。 然而,这位在我看来并不成熟的作者,对自己的认知却相当成熟:“我就是矫揉造作怎么了”“我就是喜欢极繁文学怎么了”——让我觉得,这小子的文字虽然不对我胃口,但至少坦率得可爱。 再加上《水仙》将交互权充分交给玩家的设计,我能忽略内容的青涩,感觉还是有趣的。 最后,是《牧神午后》的QD线上测写题,误导我以为这是一部深入探讨“死亡”的有深度的作品。 事实证明,我和作者一样天真啊…… 🧄游戏体验: 整个故事,像一篇小说的楔子,开了个头,留下无数个坑。 故事里有比工具人更惨的、连工具人都算不上的亲人。比如【炬】匆匆下线的母亲,只有一小段介绍其职业的父亲。 还有各种拼凑来的“死亡”元素。我承认,作者看过很多书,比如《希腊神话》《百年孤独》;也看过很多电影,比如《寻梦环游记》《死亡诗社》;还很会用百度,比如藏族的天葬仪式。但是,所有与“死亡”相关的感悟都来自于经典作品,像一本包装精美的《豆瓣短评集》,没有自己的观点。 号称探讨“爱与死亡”,却满是花里胡哨的噱头:没有缘由的尴尬SM、强行制造误会的多角恋、脱离现实的柏拉图式恋情…… 不知道其他角色的剧本里,是否有深刻的思考和立意,至少在【炬】的世界里,对于“死亡”一直是旁观者。反转来、反转去,还是一个纯爱故事。且后半段所谓的“反转”,突然就荒诞中二了起来,还不如一开始的“青春伤痛”。 看起来,作者很懂极繁,却完全不懂荒诞。真正的荒诞是《等待戈多》里永远等不到的救赎,而不是把玩家拉进殡仪馆里,玩着小皮鞭演着小时代。 ⚡虽然如此,还是有可取之处: 比如,文字没有《水仙》那般矫揉造作,至少学会了用三句比喻来形容一件事,而不是用半页纸; 再比如,后记里作者讲述自己亲历同学葬礼的故事,是这6小时游戏中最感动我的部分(这位同学的记叙文比议论文写得好太多了); 又比如,他还是那么了解自己,在后记里承认:“构思和创作《牧神午后》这个剧本的时候,我身边很多朋友,甚至另一位作者都曾劝我换一个主题。他们觉得‘爱与死亡’这个主题太宏大了,我无法驾驭。” 无奈,人家就是头铁,就是要写。太年轻气盛了。 野心不应该用“拿来主义”浇灌,等失去的足够多,自然能攀上哲学的高峰。人呐,何必急在一时呢? 就不给大家避雷了,毕竟能把"爱与死亡"写成《小时代5:往生篇》,也算一种行为艺术吧。🔚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
《牧神午后》:摸了一下死亡的门,然后在门口群魔乱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