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符拉迪沃斯托克
2024-12-29

亲情+阿尔兹海默症主题,加上之前看评价都说细腻感人就来了。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探讨其实很浅,当作温馨亲情小品尚可食用。 ⏰ 演出时长: 约80分钟 💺 座位视野: 独角戏布景简单,坐在边边上也不太影响观看。部分剧情地面有投影,坐前排都没发现,反而后排比较容易看清楚。 📖 剧情亮点: 围绕“我”和姥姥刘红梅在车站的4次相遇展开,刘红梅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已迷失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因此每次相遇,“我”都得以窥见她不同人生阶段的样子,有孩提时的天真烂漫,少女时对大城市的憧憬,回乡后操持生意的能干,中年含饴弄孙的慈爱……而“我”一边迟来地渐渐了解这位熟悉的长辈,一边却又无法挽回地渐渐失去她。 结构工整易懂,4次相遇就是4个节点,独角戏也能串得比较清晰。内容上则有点“糖水片”,从刘红梅经历的选取到细节的刻画,都是轻灵的、美丽的、感伤的,尤其是记忆回滚到7岁的老人穿病号服坐旋转木马那一幕,可说是全剧调性的代表。 🎭 演员表现: 演员挺年轻的,作为家里不咋经事儿的乖乖女还挺贴脸,表演能跟上剧本的节奏情绪,但并没有弥补剧本的悬浮,如果可以在和刘红梅对手戏、家庭冲突时增加一些细节,让人物性格和经历更明显,最后抒情应该会更扎实有内容。 💌 其他建议: 如果是还未经历过家人生这种病,想疏通疏通泪腺,或者已经结束照护,希望唤起一些亲情回忆的观众,看这个或许是合适的。 但如果观演期望是反映和探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和照护困境,那……微有吧,10%?患者不接受不配合的心态、性情变化、家庭冲突矛盾都是寥寥几笔带过,至于如何面对这一切,也仅有含泪遗憾,别的没了。感觉主创更多还是想借由这个病症去带大家更立体地认识一位女性长辈,但刘红梅的经历有明显的现代人想象美化痕迹,以至于真实感有限。从“我”的年龄推算,刘红梅大概50年代人?虽然游野泳、进城这些生活琐事确实没年代限制,但她童年和少年期的心态想法、语言表述,便说是刘梓涵也不会违和,感觉可以再改进一下。

亲情+阿尔兹海默症主题,加上之前看评价都说细腻感人就来了。对
亲情+阿尔兹海默症主题,加上之前看评价都说细腻感人就来了。对
亲情+阿尔兹海默症主题,加上之前看评价都说细腻感人就来了。对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