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首要的试金石,丑陋的数学不可能永存。” 时长:5h 体验角色:6 dm:幽临 在我对剧本杀的定义里,《时间》一定是一个标准的合格的硬核做题本。 市面上常见的做题本,部分是定性类纯逻辑题,例如我的做题本白月光《比莉尔公约》。部分是计算题,但大多数计算类做题本底座也建设在逻辑推演之上,例如《卢比克》——大篇幅聚焦于空间设定的逻辑验算;《时间牢笼》——简单的加减计算题本质下是数独逻辑思维的演化。我几乎没有打过纯基于数学定理的定量计算做题本,《时间》是第一个。 我们常评价一个硬核本逻辑链条严密完整形成闭环,但《时间》之严谨更有甚之,因为他完完全全地坐落于并依靠定量计算,这是这个本与其他做题本最大的区别。 我非常喜欢作者对于勾股定理美之应用的努力——两千五百年前,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一关系后无比激动地杀了一百头牛以示庆祝;从古代中国至现代全世界各处,至少有四百多不同的证明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的成立,因此勾股定理也是世界上证法最多的定理。被无数次验证的勾股定理之优美,主要来自于平坦欧式空间本身之美,即空间的平直性和距离不变性,这也是《时间》这个本里在各个地方蕴含的数学底座。 数学定理的严谨性、唯一性和广泛应用性构成了其普世的基础。对于更高维度的时间体系,有很多科幻小说或文学作品曾描述过作者对其的幻想和构思,穿越、映射、循环,很多概念都是定性的设定。 而在《时间》中,作者直接运用空间体系中的勾股定理举重若轻地扩展出并艺术化了一系列定量的时间设定概念,把基于空间概念的定理切入时间维度并扩展至三维,以年日时为基础建立起笛卡尔坐标系,以玩家剧本中的视角、线索、证据为着眼,定点于六个时间节点并串联起,优美地展示出最后的一张时间线琴谱。 《时间》往往因为其设定繁杂被吐槽,但其实它的设定结构层层嵌套、循循渐进,正如数学中点到线到面到体的逐步深入一般,每一层设定都往外拉出了一系列例题,在解题过程中引出了多重解答,从而找到隐藏的反转点。视角作证+定量计算,证真与证伪的过程都一样热血沸腾。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f人,我真的很喜欢把坐标系当作立体琴,把时间的循环映射当作拨琴时波的传播,这样的一种设定美感。因此我很期待作者第二部如何诉说黑白琴键与数学原理融合的诡计故事。 《时间》除了最本质的做题以外,也包含一个完整的科幻故事。幽临的版本是几乎省略了所有的跑团(确实大可不必)、故事分享与还原,对于一个不喜欢还原的玩家来说是超级幸福和有体验感的版本,但我仍然可以从短暂的情节复盘中看出作者构思的这个故事结构还是比较庞大的,且充满了伏笔,在设定已经华美繁杂的基础上还能花心力写一个还算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能看出作者还是比较有诚意的。 《时间》可能是一款可以非常好鉴别你到底属于哪类做题本的受众的剧本杀指南了。之于我,希望《时间》作为一种新的硬核本形式,如毕达哥拉斯之树一般以勾股定理为底座向上、向外不断延伸,有更多、融合更好的、更完整的、更深刻的、计算量更大的新做题本出现。如果你也是很喜欢刷数学题,享受计算过程的人,那么我想你绝不应该错过《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