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体验剧本:《李清照》 剧本类型:情感/沉浸/演绎 体验角色:李清照 角色: ❤️李清照:爱情线、家国、叔叔线、友情线 ❤️张玉娘:师徒线、哥哥线、家国、爱情线、友情线 ❤️朱淑真:父亲线、爱情线、友情线、家国线、哥哥线 ❤️吴淑姬:爱情线、母亲线、弟弟线、友情线、家国线 💙刘子雨:爱情线、家国线、父亲线、兄弟线 💙朱松:友情线、爱情线、家国线、妹妹线、父亲线 💙吴玠:家国线、兄弟线、爱情线、母亲线、姐姐线 怎么说呢,不知道原版是怎么样的,但是还是很难想象这个本的基础上再倒退回去的质量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个人觉得《李清照》这个本真的很不尽如人意。 首先,从阅读文本的体验感来说,相对于《孙策》文笔确实稍微好点,但是也不是夸作者现在这个文笔有多好,只是说当时存在进步空间,现在让这个进步空间缩短了点,但是文笔好还是谈不上的。不过个人感觉文笔这一点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本里穿插着宋词,比如说李清照与众人出游那段,先是朱淑真念了“扁舟夜泊月明悠”那首词,然后就是李清照写《如梦令》那首词,我可以理解因为角色是有历史原型,所以引用诗词,但是加上本里多次出现历史上人物们,然后对出现人名进行简单的解释与科普,实在是让我感觉在看科普书。 剧本杀本来就是代入角色,出现个角色你就在底下解释,就特别出戏,比如说我本里出现了“李思训”这个人物,就在底下科普说他在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世称什么什么。就好比,在这个时间段,某某只是个小卒,这个时候剧透你一样这个人未来成为怎样的大人物。不是说,你让你科普,你在本的最后几页加一个科普页不行吗?知道的以为我在体验李清照这个角色,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看宋朝历史。 除开这一点令我感觉比较厌烦的以外,其实我个人还是蛮喜欢《李清照》的整体风格的。大宋背景下的有志男女的救国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救国之道,特别是女性角色的塑造,并不存在别的家国本的那种男性角色搞家国、女性角色就只能搞爱情,或者是只有一两个在搞事业,这个本的女性角色的爱情线可能就李清照和吴淑姬稍微重,但是她们两个也有家国也有事业,就以李清照来说,从第一幕就说了自己希望被称为“诗人”而并非“女诗人”,在这个对女子有偏见的时代,李清照也以自己文人的身份为这个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可能是基于历史创作的,所以整体的家国事业倒也没有很摁头很降智,还是比较合理的。 不过流程和设计还是比较容易令人坐牢的,特别是b本的设计,基本上就是七个人的经历拼凑在一起的公共视角,be like《黑日》的b本,而且体量还大,阅读量也不少,真的是坐牢就坐个彻底,间差性的看看演绎,再来坐牢。 所以我个人是觉得这个本属于中等水准的一个本,三⭐或者4⃣️⭐是在我看来比较中肯的一个评价,如果是特别追求文笔的话可以不用体验,当然了如果特别喜欢诗词,看见诗词就会很有感触的还是可以玩一玩。 ————涉及剧透的碎碎念———— “姑娘的名字很美,不知姑娘是否误入藕花深处?” “我娘子是最美,要我说这些花都不及她。” “夫人,在我心里你就是大宋第一词人。” 空山,我很庆幸能够遇见你,与你相爱。你爱我比我爱你还要深,知我喜青梅,便日日摘青梅与我。在院中为我种下春夏秋冬,却只在院子的偏僻处留下你所爱的桃花。为了我,与你的父亲争执,进入你所厌恶的官场…… 空山,但是我却不能为你做些什么,那些我们想守护的我没办法去保护了,如果还有来世,我们再在桃花树下想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