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本剧本优点and剧情设定不合理之处有感而发。 🔆分割线前的内容,不涉及剧透 🔆分割线后内容涉及剧透,欢迎玩过的玩家朋友们共同探讨和交流。 🔆Ps: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在本场剧本杀中通过阅读“方萍”和“黄中明”角色文字剧本,以及通过店家演绎所表达的剧情内容产生的个人感想,并不针对店家,不喜勿喷,感谢阅读。 ———————————— 👉🏻习惯性先写优点: 🔆对于玩过《永不褪色的山楂林》的玩家来说,这部《山楂林终:红莓花下》值得体验,强烈建议先玩第一部,再玩这部,否则会损失将近半数情感体验。 🔆两部作品之间联动非常多,“红莓花下”的角色,某种角度上类似前作角色的“转世”,既可以找到前作角色的部分性格映射,又有“新生”角色的独特个性。我和同车玩家都因为多次发现联动情节而感动到泣不成声。 🔆此处必须感谢我的“苏鸿雪”玩家“Chelsea”,送我一个超级精美小礼物,让我吃到了“金菱&苏越”以及“方萍&苏鸿雪”剧本世界与现实的超级联动(开心偷着乐,比心“Chelsea”) 🔆DM扮演的角色与玩家的互动较前作更多了,玩家角色塑造比前作更加饱满,基本没有边和C,每个角色都很重要,均衡性很好。 🔆和前作一样,有创新的互动环节,可以轻松破冰,也增加了玩家间的凝聚力以及情感链接。 🔆“红莓花下”的剧本文字相对较多,源自于全场角色之间都有剧情互动,都有相互之间的情谊,这样多角色互动剧情的剧本十分有助于玩家之间吃瓜+蹭线,不会因为听着与自己无关的陌生角色输出而坐牢。 👉🏻以下评论开始涉及剧透,未玩过的玩家不建议阅读哦 =============分割线============ ‼️首先,我非常喜欢《永不褪色的山楂林》这部作品,而且在“红莓花下”第一本剧本中也有很沉浸的感动,但是从第二本所谓的反转本开始,写作思路框架就开始不对劲了(我甚至一度怀疑除了第一本之外的本,真的是出自同一个作者笔下吗?) ‼️作者虽然有对笔下角色的塑造自由,但作为玩家的个人角度,从剧本第二本开始往后的某些情节设定,可能会对部分玩家造成负面行为引导和心理层次的影响,让我很心疼体验过这些角色的玩家。 ‼️个人认为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是可以让读者和玩家感到振奋和充满能量的,或者让玩家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种正向的情感共鸣可以带给大家力量和支持,让大家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或者通过描述主人公面对逆境时的奋斗和努力,传递希望和勇气的信息,从而激励大家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为玩家提供心理能量。 ‼️同时,真心希望那些会让玩家感到消极,无望,自我怀疑,信任破灭,沮丧失望,并且直到最后也没有给予剧情弥补的作品,少一点BE套路,多一点真挚感动,让玩家们留下触动而非痛苦无力的泪水,拜托了! ‼️以下列举几处我认为的问题点,欢迎玩家们探讨交流不同意见: ‼️1.对“桑吉父亲”的负面塑造:将玩家角色的父亲塑造成相对的反派角色,可能会对玩家产生情感伤害,玩家会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对家庭关系产生负面联想,甚至会让某些玩家陷入道德困境。玩家对自己角色的同情,而对角色的父亲产生反感,或者对角色父亲产生同情,而对伤害同胞的父亲角色产生道德观念模糊,都不是一个正向的设定。 (直到剧本结束,桑吉父亲的形象也没有得到扭转或者解释,现代年轻人与原生家庭和解本来就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桑吉”玩家要如何和自己角色的父亲达成和解呢?是大义灭亲认为该杀掉父亲?还是保全父亲然后自己满怀愧疚的面对在座的大家?好像不管怎么抉择都给了“桑吉”玩家痛苦的负面感受吧~) ‼️2.对“黄中明”剧情的设定:不知是否会有“黄中明”的玩家感到了无奈和憋屈。把一位男性角色设定成“因一纸婚约被动等待十年”以及“打断腿后被迫在鸡窝生活15年”,这样的行为逻辑真的可以被大多数男性玩家理解吗?会让玩家感觉即便努力也无法改变、也无法变得更好,感到很绝望。’强行“致惨”、强行BE的痕迹太明显啦!不仅仅是"黄中明",好几个角色都有同样的“身不由己&被动挨打”,玩家心理层面因为沉浸而受到的痛苦,后续非但没有逻辑上的行为弥补,反而还要迎来更深层的"悲惨"…为了让玩家感受惨而去写的惨,有些不妥吧! ‼️3.多次描写同胞群众的负面行为:剧本中,粮食缺乏后,对“刘滨”和“阿列克谢”没有分发更多粮食的误解。可以勉强理解为思维封闭的当地民众对非族内人员的行为包容度更低。但是多次详细描写同胞对“苏鸿雪&黄中明”身体和精神的故意迫害,我个人认为真的不妥。玩家沉浸到剧情后,可能因为剧本中同胞带给自己在乎的角色的伤害而感到痛苦、悲伤甚至愤恨,让玩家心理判断和价值观产生怀疑和矛盾,引导玩家去愤恨“无知同胞”。 ‼️4.多次强行BE递进:我相信有很多玩家会因为前作BE的遗憾,希望在终章得到释然或弥补;同时我也赞同BE剧情似乎在某些时候比HE更能激发玩家遗憾情绪而加深印象。但是真的有必要用好几次递进的BE来作为“山楂林终章”的结尾吗?一定要把角色命运写得支离破碎才觉得“够深刻”吗? ‼️比如:当粮食短缺时,“方萍无奈之下亲手杀掉陪伴自己度过病患时期的鸡贡献给大家”算不算强制用大义去绑架一位精神病人角色?“苏鸿雪的二毛被偷吃了”算不算强行打破玩家对于长辈角色的信任?“桑吉亲手捅死珍爱的牦牛”引导一个小女孩去杀掉自己的视若珍宝的爱宠?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情节确实很惨也很让人难过,但是作为玩家主观角度,真的太残忍了啊,作者设定一个进退两难的抉择,再用固定的情节引导玩家亲自杀掉自己角色的宠物,试问,这让那些代入感强的玩家如何在心理上和自己角色行为和解?!因为这些固定情节强硬的带给玩家无力感和痛苦,只能是玩家自己化解,在写这些角色行为的时候,作者是上帝视角,可以随意编排,可是玩家们是第一视角的沉浸式体验啊! ‼️5.部分角色的形容词感觉对角色不够尊重:在“方萍”的剧本里,最后一本出现对自己的描述是“老乞丐”,引起我的心理不适。要描述一个得了失心疯或者精神失常从而流落街头的老年女性角色有很多种更让人阅读后感觉更舒适的方法,试问有哪个玩家会喜欢看到自己被形容成“老乞丐”,感觉再被情节牵着鼻子往BE的深处渐行渐远,直到没有意义的“悲惨”死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