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剧透】 抛开事实不谈,难道你们受害者就没有错吗?! 简评:推理情感双修向的故事本 评分:8.3/10 体验角色:面容阴郁的男人 尽管我很喜欢这个本,但想了想剧本结构设计上的瑕疵,还是调和了一下。 想了半天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偏综合型的剧本(低情商:想硬核情感两手抓但没抓好),对于推土机来说推理的内容不够看,对于水龙头来说推理的部分又会影响沉浸,而剧本本身笔力还没有能够做到一点就爆的级别就会导致整个体验有点奇怪。 适合玩家:可能推荐双修类玩家吧,宽容一点(低情商:放低期待)的话会有不错的体验。毕竟这个本很挑玩家也很挑主持人 角色介绍,4男2女配置 男性: 雷厉风行的男人——你们千禧年聊的东西我是真的听不懂(阳光位) 面容阴郁的男人——抛开事实不谈,难道你们受害者就没有错吗?!(陪玩1号) 玩世不恭的男人——保护色脱落的那一刻,确实是芭比Cue了(陪玩2号) 戴着面具的男人——如果沉默是金,那三缄其口就是黄金万两(陪玩3号) 女性: 精心打扮的女子——我母鸡啊,我睇吾明啊(谜语人信息C位) 普普通通的女子——在这普通的一天…我遇到了不普通的Ta(情感C位) ⭕首先,关于这个所谓失去的平成三十年的噱头,是用来宣传美工的。一本30年的年历,标注了每年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在科普了作者搜索引擎用得很好玩得用心的同时作为剧本游戏的进度条给予玩家一个提醒。 能理解这部分玩家一定会吐槽,毕竟以为所谓社会派又有30年的噱头,很难让人不心动。但本身日历的内容更多只是把一些标志性的真实事件穿插到角色剧本中,让玩家可能更能代入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些角色心态。 ✅作为一个挂着社会派本格推理标签的剧本,《自白》的文字功底相对扎实,不用华丽的词藻也能把一个蝴蝶效应的故事娓娓道来。相对朴实的流线型叙述形式,一点点地挖掘当初匿名聊天室里的故事,加上大量的分享大会,这一部分还原玩家可能会比较喜欢。 ❌之前提到过,为了立住人物形象,把日本一些比较轰动的真实事件穿插入剧本当中,而过多无关紧要的个人故事部分会被玩家诟病废话太多,能用的太少。为了追求“真实”,只让每个角色的一小部分故事片段形成了交集的方式在剧本杀的娱乐形式中并不讨喜。过多还原无用的信息会对玩家提出更高的要求。什么时候该分享什么内容,如何精准提炼其实对于这个本来说非常重要 ✅多重反转的密室凶杀案 自白自始至终的谜题就是一个荒废小屋的悬案。多次反转的密室凶案前几次虽然略显baka,但是在玩家筛选信息的过程中不停寻找密室的解答中其实也是在逐步对密室进行解构的过程。而真解与剧本核诡的结合点真的让我有被惊艳到(虽然我挂机了),尽管谜底其实显得有点平淡甚至普通,但是在本格推理的条件下每一个小点之间的证据连接却显得真实而不平凡(有些点真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 ❌由于部分线索前置的设计,加上本身案件难度并不是难如登天,对于嗅觉敏锐的玩家来说其实很容易跳关,而且是不知不觉的跳关。一旦跳关以后还要被迫回去找到自己跳的点在哪里在流程上会带来体验上的硬伤 ❌边沉浸边反转的形式真的很奇怪,因为沉浸部分的故事内容更多是让人物故事更加鲜活饱满,而不是在里面特地注入反转的信息细节。但是一边沉浸一边反转的形式会让两边体验都不做好。建议把凶案反转和沉浸环节调整一下割裂开一些也许会更舒服 ✅我没想到在这个本格推理当中依然能有一个小小惊喜的诡计,尽管我很早就意识到问题但是由于我没主动去cue等着喂信息所以不知不觉错过了关键节点,然后踩进了陷阱… ————大分割线———— 失去的平成三十年间,这一段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究竟是怎么过的,就是这次《自白》所讲述的故事。不可否认最终还是有落于俗套,但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式故事推进,在我阅读结局的那一刻不知不觉破了防… 前面说过这个本挑dm也挑玩家,因为这个剧本本身最后的结果以及谜底的解答和市场上主流的呈现形式不太一样,牺牲了玩家肾上腺素爽感带来的,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淡淡忧伤的故事。挑主持人是因为主持人对于故事的把握要求很高,会讲故事渲染氛围的主持人能够将剧本体验抬起来。挑玩家是由于,尽管这个剧本已经有点讨巧地迎合市场上的玩家,但是本身故事的厚重感没体现出来,加上结构流程上的硬伤还会拉低体验,这就注定《自白》不会太受欢迎。









评论